寒冬时期的自我诊断:低成本控制三部曲(一) | ||||||||||||||||
经济危机的寒冬终究还是不可避免地到来了。 不论是小型民营企业,还是大型跨国企业,这时只能做到裹紧棉衣御寒,生怕仅剩的一点热气在冷风中消失殆尽。 为了增加“棉衣”的厚度、减少“热气”的损失,他们有的进行大刀阔斧的业务模式转变,有的忙不迭地裁员,有的则不择手段地削减成本。但大多数经验不足、没有经历过上一次经济危机的企业,都是在经济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自己的业务和盈利以后才幡然醒悟,慌忙寻找对策。 实际上,如果你已经意识到经济危机的袭击,这时候才做出转变,已经晚了。 把握转变的时机 经济总是在循环中发展的,企业若想做出转变,必定是在形势逆转之前。但由于转变本身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因此在发展到达顶点之前就必须要考虑到变革。“转变的时机很重要。”德勤中国全国客户与市场主管合伙人颜漏有提醒说,“在企业还没有到完全到达高峰的时候就要去思考,到底市场会有什么样的转变,整个经济会有什么样的转变。等到高峰来临再转变就已经来不及了,这时就进入了死亡螺旋。” 可是判断企业是否已经到达发展的高峰并不是仅凭双眼就能看到的。尤其在企业快速扩张阶段,各部分指标都处于上升趋势,一片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很容易让企业主冲昏头脑,被数字蒙蔽双眼,对即将到来的寒流视而不见。 事实上,要判断适合转变的时机并不困难,我们只需要关注,当一个企业在高成长的时候最容易做出哪些危险的行为即可判断。 “企业在高成长时期追求多元化及收入的增长,所以业务和人员都在持续扩张,不太在意成本的控制。其多元化的经营,导致企业在财务结构上不很稳健。”颜漏有指出,这些企业总是对前途充满信心,尤其对市场前景做出过于乐观的假设,因此很容易在繁荣的假象中迷失方向。 任意性成本的削减 严格意义来说,削减任意性成本是一种短期战术而非长期战略,只能在公司内部运作,适用于单一职能部门,相对来说投入较小。 何谓任意性成本?简单地举例来说,凡是可以在短期内调整的成本都可以算作任意性成本,比如广告费用的降低、办公室空间的缩减、员工加班费和差旅费的取消等等。任意性成本削减的一大特色就是立竿见影。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一股脑把所有的成本都一并砍掉。 “人力成本的削减很重要,主要是薪资成本的削减,当然,前提是不能违反国内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颜漏有说。一般来说,需要大量人力的工厂可以根据业务量的变化来调整工人数量。但是如果是非生产型企业,人力成本又很高,就应该在高成长时期随时对人力成本进行审核和改革。“另一方面是其他任意性成本。企业需要分析自己成本费用的性质和结构,哪些费用是可控制的、哪些是不可控制的,而不仅仅是去看哪些科目可以削减。”例如核心员工的薪资、办公室必需的租金或者已经签订的长期合同均属于无法控制的费用,也很难削减,但是差旅费是可以控制的成本,可以采用费用较低的电话会议的方式来替代。 人力 人力成本的削减一直是令企业头痛的问题,处理不好就容易动摇企业军心、损害企业声誉。尤其是高成长企业在决定重新审视和调整业务计划时,往往会发现公司人员的规模过于庞大——简单地说就是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员工(或许经济形势和经营状况都良好的时候企业根本注意不到这个问题)。颜漏有提出了三个对策供企业参考。 首先是把后勤人员调到前方去做与业务相关的工作,使其能带来更大的收益,以抵消一部分耗费的成本。其次是减薪,但是出于绝对数额和企业文化稳定的考虑,应尽量只减高管层的薪资而尽量少减底层员工的薪资。在这期间,企业一定要坦诚开放地与员工沟通,安抚他们的情绪。企业在收缩人力成本的同时,有时出于战略需要,或许还应该在战略部门适当增员。“因为这个时候,市场上反而有很多更好的人才可以吸纳。所以不要把员工的调整当作战术调整,而应该重新思考企业的业务计划,那些在战略上具有重要性的人才其实反而是需要增加的。” 广告 值得注意的是广告成本的削减。在一般人看来,广告成本无疑属于任意性成本,可以随意削减,实则不然。一个广告从投放到产生效果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是否需要削减,要看广告对公司的盈利在短期内是否有绝对的影响。有不少公司都是逆市操作而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还通过广告加强了产品的品牌效应和长期竞争力。 颜漏有举了个例子。曾经有一家做电子商务的公司在互联网上进行服装的销售。赶巧的是,该公司在前段时间刚好募集到几千万美元的资金,手头现金充裕。那么,当其他同类型的公司的业务量受到经济危机影响的时候,这家企业来反而迎来了打造品牌的合适时机,因为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情况调整广告预算,以较低的广告费用实现同样、甚至更好的宣传效果。“所以做任何决策之前都要牢记企业的战略是什么。品牌管理在短时间内对企业的重要性到底是怎么样?或许企业现在是一个Follower(追随者),而现在刚好有一个机会让你可以超越;或许企业是一个Leader(领导者),希望借机扩大差距。同时,还要考虑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否允许?充裕的现金才能支持这种做法。”颜漏有补充道。 为了最大化广告投放的有效性,企业还需要将自身的品牌战略和客户结构结合起来。例如如果企业面向的对象主要是年轻人而不是工业客户,就可以适当增加互联网广告,减少电视广告的比例。“还是要回到受众到底是谁这个问题上来。” 至于广告的投放渠道,企业需要进行有效性评估并做出相应调整,以便成本削减和广告效果的目标两全其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