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设计规范要求设置外,还应在外核心区周边设置,其构造要求为:
一级抗震等级≥φ12@100
二、三级抗震等级≥φ10@100
非抗震等级≥φ10@200
双向宽扁梁节点,可利用宽扁梁腰筋双向贯通构成。单向宽扁梁节点,可利用宽扁梁腰筋双向贯通附加另向水平拉结筋构成。
框架节点外核区抗扭纵筋配置:
双向宽扁梁梁高相等时,宜通过按计算要求增加框架梁纵向钢筋构成;双向宽扁梁梁高不等时,可在矮宽扁梁方向外核心区底部加设朝上开口箍筋构成底部抗扭纵筋;单向宽扁梁时,可通过设置节点核心区附加封闭箍筋构成(形式上相当于宽扁梁箍筋延伸进节点核心区)。
当采用附加封闭箍筋形式时,其构造要求为:
一级抗震等级≥φ12@100
二、三级抗震等级≥φ10@100
非抗震等级≥φ8@100
框架节点外核心区周边抗扭封闭箍筋配置:
按计算要求通过附加外核心区角部垂直拉筋与节点外核心区宽扁梁纵向钢筋焊接或搭接构成。
附加垂直拉筋的构造要求为:
一级抗震等级≥φ12@100
二、三级抗震等级≥φ10@100
非抗震等级≥φ8@100
框架节点外核心区垂直抗剪箍筋配置:
宽扁梁框架节点外核心区内部还应设置垂直抗剪拉筋作抗剪箍筋,勾住进入外核心区的宽扁梁纵向钢筋并与之绑扎,其构造要求为:
一级抗震等级≥φ10@100
二、三级抗震等级≥φ8@100
非抗震等级≥φ8@100
本工程在用SATWE程序计算过程中并未发现宽扁梁计算结果的异常,可见程序并未考虑这点,故应复核。柱宽500,梁高500,梁宽分别为1000、600,经验算满足承载力及构造要求。仅以图五为例验算11-3轴框架节点抗剪承载力:
宽扁梁框架节点水平剪力设计值按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执行,查SATWE计算结果:V=419KNN=466.09KN
宽扁梁框架节点水平抗剪承载力设计值:
VJ=[0.1ηJ(1+Nfcbchc)fcbJhJ+fyvAsv(hbo-a’s)S+0.07fcbohJ]rRE 且VJ≤(0.3ηJfcbJhJ)rRE rRE: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抗剪承载力调整系数 ηJ:宽扁梁对节点的约束影响系数 N: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节点上柱轴向压力设计值
当N0.5fcbchc时,取N=0.5fcbchc bJ:框架节点内核心区水平抗剪截面有效宽度 hJ:框架节点水平抗剪截面高度,一般等于节点外核心区宽度 a’s:宽扁梁受压区纵筋合力点至受压区边缘的距离 fyv:框架节点内水平箍筋抗拉设计强度 Asv:框架节点内同一水平截面内与水平剪力同向的水平箍筋各 肢的截面积之和
S:框架节点区内沿高度方向的水平箍筋间距
bb:宽扁梁截面宽度 hb:宽扁梁截面高度 hb0:宽扁梁截面高度 b0:框架节点外核心区水平抗剪截面有效宽度 且VJ≤(0.3ηJfcbJhJ)rRE=(0.3x1.83x12.5x750x500)0.85=3027.6KN 满足设计要求。
此工程中的扁宽梁为框架边梁,除必须满足配置协调抗扭需要的抗扭钢筋外,尚需考虑由另一方向扁梁传至框架边梁的附加剪力,在该范围内应适当加强,图二—图五为本工程的几个典型节点。
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对宽扁梁的裂缝进行大量的计算后发现,一般由强度控制的梁,如果配筋率较大时,则裂缝宽度难以满足,须加大配筋。根据经验,当配筋率达到2%左右时,就应注意裂缝问题。 验算宽扁梁的挠度时,在支撑情况和跨度一定时,其刚度就起着决定性作用,短期刚度公式如下: Bs=EsAsH02[1.15Ψ+0.2+6αEρ(1+3.5γ’f)] 翼缘作用(γ’f)经常是我们容易忽略的,实际上其影响很大。另外,宽扁梁不宜布置双排筋。H0的增多或减少都较明显的影响结果。规范规定:“受弯构件的挠度应按荷载的短期效应组合并考虑荷载长期效应组合影响的长期刚度BL进行计算。”在长期刚度公式中:BL=MSBS[ML(θ-1)+MS]。恒载所占比例越大,则BL相对就越小,挠度就越大。所以对屋顶层恒荷载相对较大而活荷载很小时,更应验算梁板挠度。 在计算以宽扁梁为支座的板时,当按弹性计算时,对多跨连续板计算跨度用如下公式: 边跨:L=L0+a2+b2 L≤L0+h2+b2 中间跨:L=L0+b L≤1.1L0 实际上,此公式对宽扁梁结构是不合理的。研究表明,与宽扁梁重合部分的板,其作用机理已与纯板完全不同,与梁共同作用并相互协调。考虑板的内力塑性重分布,一般对四周与梁整体连接的板中间跨的跨中截面,计算弯距可减少20%。实际上连续板跨中由于正弯距作用截面下部开裂,支座由于负弯距作用截面上部开裂,使得板的实际轴线成拱形,拱形支座位于梁边附近。根据以上理论依据,我们对板的计算跨度取值为L=L0+h(h为板厚)。 在计算板配筋时,一般构造手册都规定双向板负筋的长度取值为L14(从轴线计),对一般的梁板体系,负弯距基本上能被包络住。但对宽扁梁,如果还按这种取值,显然欠合理。我们认为合理的取值为L04+b2(L0为板净跨)。 参考规范及文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
2、傅学怡:宽扁梁设计规程(1998)
3、练贤荣等:宽扁梁——大跨度板的应用体会(蛇口招商购物中心设计事例)
4、A.H.尼尔逊,G.温特尔:混凝土结构设计(过镇海等译)
5、周起敬等:混凝土结构构造手册(1994)
信息发布:名易软件http://www.myid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