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宝安区一小区200余套新房现裂缝 | ||||||||||||||||
摘要:买房子原本是一件开心的事,可深圳宝安区西乡中信领航的诸多业主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一套房子总价约200万元,有的业主将毕生的积蓄都搭进去了,结果买来的房子却出现一条条令人心痛的 买房子原本是一件开心的事,可深圳宝安区西乡中信领航的诸多业主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一套房子总价约200万元,有的业主将毕生的积蓄都搭进去了,结果买来的房子却出现一条条令人心痛的裂缝。 从今年8月开始,该楼盘先后出现裂缝的房子共有200多套,部分业主家甚至出现近10条裂缝,而且相当部分房屋的裂缝出现在同一位置。本月10日,本地一家鉴定机构出具了一份检测报告,结果显示墙壁裂缝对安全性没有影响。但业主们对此并不买账,提出10个方面的质疑,等待开发商的回应。 业主还没入住墙就裂了两米长 今年8月,中信领航15栋B座2303业主齐先生最先发现自家房屋出现裂缝。就在入住前,我来到房子里查看,竟然发现墙面有两道裂缝,足足有两米长。 齐先生立即将情况告知小区物业,可是他发现:不止我一家,小区越来越多的业主发现同样问题,有3栋新楼各层的相同位置,都出现裂缝。齐先生说,他看了15栋的好几层楼,都在同一地方的墙面上发现裂缝,而隔壁的两栋新楼,也出现相同状况。 15栋A座业主万先生说,我知道齐先生家的情况后,立马赶到自家查看,果然,在相同位置出现了同样的裂缝。知道这个事后好多人都睡不着觉,买的房子还没住就这样了,要知道光一个首付已经是我一家人所有的积蓄,而且还向亲朋好友借了十多万,按揭30年,相当于今后几十年的积蓄都搭进去了。万先生忧心忡忡地说,近200万元买套房,结果居然是烂房子。 有着相同忧虑的业主不在少数,数十名业主纷纷邀记者去自家查看拍照。业主们找来该户型的设计图,还请一些懂建筑的朋友过来看,他们认为可能是建造时出现的缺陷。从设计图来看,其中有10余米的跨度没有承重柱,全都是空心砖。此外,有没有因偷工减料以致拉梁不够承重也是一个问题。其中一名业主表示。 开发商正常的墙体气柱问题 中信领航负责销售的陈经理表示,发现墙壁裂缝后,他们请专业人士实地看过,认为属于正常的墙体气柱问题,是气体的收缩造成的裂缝,而结构上并没有问题,质量也没有问题。陈经理强调,这些户型都是由一堵墙对相邻两套房进行分隔,作为整个房间最长的一面墙,中间有一根构造柱,难免出现伸缩性裂缝,就像大家拉一根面条,总是最长的那根最容易断裂。 对此,业主们表示,他们希望政府的质监部门能够对楼房进行一个公正、专业的认定,否则他们不敢搬进来入住。中信领航开发商表示认同这一提议,有关负责人说,业主们可以去请第三方专业机构鉴定,检测费用由开发商负责,第三方检测有问题,我们会承担责任。检测结果最快9月底可以出来。 最终,深圳冶建院建筑技术有限公司检测鉴定报告于10月10日出炉。报告中显示,中信领航现场抽检的分户墙区域裂缝长度介于0.18-2.3米之间,墙体裂缝最大宽度介于0.12-0.44毫米之间,墙体裂缝走向以斜向为主,大部分裂缝为墙体抹灰层裂缝,从裂缝的部分、走向、形态和分布等可以看出,15栋A、B座分户墙区域抽检墙体具有典型的收缩裂缝特征,主要由蒸压加气混凝土砖块和砌筑砂浆收缩所致,对构件承载力和结构安全性没有影响,但容易给住户造成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因此应对其进行必要的修复。 陈经理说,从鉴定结果来看,房屋质量和安全都没有问题。 即便如此,业主们并不买账并针对检测报告共列出了10个方面的质疑,包括既然是收缩所致,那为何只有分户的梁和墙开裂,别的梁和墙不收缩开裂、为何裂缝从底层到顶楼的房屋开裂都在同一位置等等。 后续业主计划申请二次鉴定 业主们表示,最初开始选择鉴定机构的时候,业主的意见是选择外地的鉴定机构,但开发商不同意,最终选择了上述鉴定机构,结果拖了一个多月才出鉴定报告,我们对报告的可信性表示怀疑,计划申请二次鉴定,由更具权威性的鉴定机构在政府主导、业主全程参与的情况下进行。 陈经理表示,业主申请二次鉴定,开发商可以接受,但前提是具备相关资质的鉴定机构;再者,一次鉴定费用由开发商承担,二次鉴定费由业主自己承担。陈经理还表示,产生裂缝的200多户业主中,190多户已经同意由开发商对墙面进行修补,只有20户不到的业主仍对房屋质量和安全问题存疑,如果是房屋主体结构有问题,我们会终生保修;而如果是非承重分户墙,保修期为两年。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一个楼盘200多户集体出现裂缝确实比较少见,类似情况具有权威性的报告应由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出示。出现裂缝的原因有很多,必须从房屋结构设计和现场裂缝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比对,如果业主对一次鉴定有质疑,可以申请司法程序介入,进行更具权威的第二次鉴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