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考试《建设工程质量控制》复习重点(19) | ||||||||||||||||
6.设计交底与施工图纸的现场核对:施工阶段。 (1)监理工程师参加设计交底应着重了解的内容。 1)有关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方面; 2)主管部门及其他部门(如规划、环保、农业、交通、旅游等)对本工程的要求、设计单位采用的主要设计规范、市场供应的建筑材料情况等; 3)设计意图方面:诸如设计思想、设计方案比选的情况、基础开挖及基础处理方案、机构设计意图、设备安装和调试要求、施工进度与工期安排等; 4)施工应注意事项方面:如基础处理等要求、对建筑材料方面的要求、主体工程设计中采用新结构或新工艺对施工提出的要求、为实现进度安排而应采用的施工组织和技术保证措施的。 (2)施工图纸的现场核对。施工图是工程施工的直接依据,为了使施工承包单位充分了解工程特点、设计要求,减少图纸的差错,确保工程质量,减少工程变更,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承包单位做好施工图的现场核对工作。施工图纸现场核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施工图纸合法性的认定:施工图纸是否经设计单位正式签署,是否按规定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是否得到建设单位的同意。 2)图纸与说明书是否齐全,如分期出图,图纸供应是否满足需要。 3)地下构筑物、障碍物、管线是否探明并标注清楚。 4)图纸中有无遗漏、差错或相互矛盾之处(例如:漏画螺栓孔、漏列钢筋明细表;尺寸标注有错误等)。图纸的表示方法是否清楚和符合标准等等。 5)地址及水文地质等基础资料是否充分、可靠,地形、地貌与现场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6)所需材料的来源有无保证,是否替代;新材料、新技术的采用有无问题。 7)所提出的施工工艺、方法是否合理,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存在不便于施工之处,能否保证质量要求。 8)施工图或说明书中所涉及的各种标准、图册、规范、规程等,承包单位是否具备。对于存在的问题,要求承包单位以书面形式提出,在设计单位以书面形式进行解释或确认后,才能进行施工。 7.严把开工关 8.监督组织内部的监控准备工作 第三节施工过程质量控制 为确保施工质量,监理工程师要对施工过程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控制与检查。就整个施工过程而言,可按事前、事中、事后进行控制。就一个具体作业而言,监理工程师控制管理仍涉及到事前、事中及事后。监理工程师的质量控制主要围绕影响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进行。 一、作业技术准备状态的控制应着重抓好以下环节的工作: (一)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1.质量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作业过程质量而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设置质量控制点是保证达到施工质量要求的必要前提,监理工程师在拟定质量控制工作计划时,应予以详细地考虑,并以制度来保证落实。对于质量控制点,一般要事先分析可能造成质量问题的原因,再针对原因制定对策和措施进行预控。 承包单位在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要求,列出质量控制点明细表,提交监理工程师审查批准后,在此基础上实施质量预控。 2.选择质量控制点的一般原则:应当选择那些保证质量难度大的、对质量影响大的或者是发生质量问题时危害大的对象作为质量控制点。 1)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以及隐蔽工程,例如预应力结构的张拉工序,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架立。 2)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例如地下防水层施工。 3)对后续工程施工或对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或对象,例如预应力结构中的预应力钢筋质量、模板的支撑与固定等。 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部位或环节。 5)施工上无足够把握的、施工条件困难的或技术难度大的工序或环节,例如复杂曲线模板的放样等。 是否设置为质量控制点,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性影响的大小、危害程度以及其质量保证的难度大小而定。 更多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