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软件技术
返回
常州:『生态绿城』诠释城市发展追求
摘要:一座城市的发展如何实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融共生?近五百万城乡百姓如何享受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成果?答案在常州,现实模样看常州!

一座城市的发展如何实现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共融共生?近五百万城乡百姓如何享受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成果?

答案在常州,现实模样看常州!

在久负盛名的龙城,不论四季更替,处处充盈着绿意;无论家在何处,触目可见浓浓绿色;移步换景,绿色风光是主色板,车行人往,宜业宜居,一切尽在美如画中……这,归功于科学而精细的生态绿城建设。

生态绿城,是常州2013年率先开启的生态文明工程,也是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一年多来,从先进概念的提出,到先进理念的落实,生态绿城建设积小胜为大胜,一步步把美丽愿景化为幸福现实,用人文美与自然美的双重魅力,生动诠释了城市科学发展的不变追求

核心战略,把自然引入城市,让市民亲近自然

蓝天、绿地、清水、秀山,是环境这一公共产品的自然要素,也是关乎民生福祉的核心要素。让龙城华丽转身为绿城,成为常州市委市政府谋划发展的鲜明共识。

生态文明,让生态作主。生态绿城的概念,成为最好的切入点与发力点。生态绿城是指以生态安全基础为出发点,以城市跨越发展为宗旨,以生态网络构建、生态要素建设为途径,整合城市资源,提升城市整体功能,实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和谐发展的建设模式。生态绿城建设为保证城市基本生态安全、缓解资源环境压力提供了基础保障;优化人居环境、满足城市发展需要提供了承载空间,同时,为常州实现全方位、跨越式发展重塑区域地位提供了更新的发展平台。常州市环保局负责人说,生态绿城是常州落实生态文明的核心战略,更是城市未来发展的主要价值导向,内涵贯穿于城市发展各个方面。

生态绿城,从规划先行。2013年8月编制的《常州生态绿城建设规划(20142016)》充分彰显了这一思路:计划将用三年时间,大力推进以增核、扩绿、联网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绿城建设,到2016年,把常州建成生态格局安全、环境品质优良、景观空间多样、处处皆绿,人人可享的宜居城市。

所谓增核,指增加城市生态核心区保护建设力度,包括生态源保护建设工程、郊野公园建设工程;扩绿,指扩大公园绿地、街旁绿地服务范围覆盖率及生态工业园区、生态镇、生态村、生态社区等生态细胞的覆盖面,包括城镇公园绿地建设工程、生态细胞建设工程;联网,指通过水、陆复合廊道、生态绿道的建设,实现各生态节点相连接,满足物种迁徙的自然需要及居民日常游憩的需求,包括生态廊道建设工程、生态绿道建设工程。

生态文明建设,重在落实、落小、落细。从市委市政府架构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市领导小组,到目标任务书的层层传递压力;从多部门联合制订《常州市生态绿城建设引导》的一盘棋推进到《常州市生态红线、生态廊道标识系统建设导则》的一把尺规范;从加大项目推进督查力度到为生态绿城建设鼓与呼的舆论氛围,使得增核、扩绿、联网这三大举措并进,成效日益明显:2014年全市生态绿城工程建设项目87项,生态细胞创建100项,目前完工、完成133项,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76项,年度任务完成率94.1%。

生态绿城建设在十件民生实事满意度市民调查中名列第一。生态绿城建设被省发改委确定为2015年重点工程项目,已被省委研究室作为典型案例上报中央。

生态绿道,点睛绿城的宜居魅力

去年5月底,一片由常州首字母cz构成的翠绿树叶,成为常州绿道的LOGO标志。随着生态绿城建设的渐行渐形,对常州市民来说,生态绿道已经不是新鲜词汇,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幸福公共产品。

住在天宁区青龙苑的江建平夫妻俩,每晚的例行健身活动,就是到附近的紫荆公园慢行道上快走三圈。在紫荆公园周长1.5公里的慢行道上,许多像他们俩一样的市民在这里边步行边聊家常。走上几圈,活动下筋骨,出点汗,欣赏风景,身体倍爽。这是很多人的感受。在紫荆公园周边,这样的慢行道有3条:东经120大道、横塘河生态绿道,以及正在建设中的新堂北路绿道。现在,每到晚上,不少年轻人常常相约在这里,骑自行车溜几圈,一派融融慢生活的惬意。

环绕朝阳花园社区的青红石小道,总长800多米,沿途一步一景,一路设置了30多处休息点,被社区老人们众口称赞。而走在新北区藻江河边,长19.8公里的生态绿道犹如缎带蜿蜒曲折,3米宽的小道两旁种植了各式适宜本地种植的乔木、灌木等,不时有微风从水面拂来,非常适宜边走边看……2014年,常州生态绿道建设共有37项共203.33公里,包括慢行自行车道、慢行步道、交通接驳、驿站驿馆等,是直接为城市百姓服务的一项民生工程,包括滨水型生态绿道建设工程39.43公里,路段型生态绿道163.9公里,生态驿馆、驿站建设工程3项,累计增绿3175亩。

生态绿道堪称生态绿城的点睛之作。生态绿道是生态绿城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系统,具体是指沿着绿地、河流、道路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的,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容纳休闲游憩活动的路径。从设计到铺设,可谓匠心独运,悉心备至。墨绿色路面是骑行的,暗红色路面是步行的。据常州市环保局负责同志介绍,市规划局编制《生态绿道系统建设导则》,对生态绿道中的慢行自行车道、慢行步道、标识系统和附属设施等内容加以规范,为生态绿道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与引导。比如,对道路宽度、坡度与材料也有要求,慢行自行车道最小宽度不低于1.5米,都市类慢行步道最小宽度不低于2米,郊野类慢行步道最小宽度不低于1.5米;两种道路的坡度必须满足骑行舒畅、步行愉悦的要求;新建的慢行自行车道、慢行步道建议采用不会掉色、更具运动舒适感的彩色沥青,改造的慢行自行车道、慢行步道则采用路面漆划线等方式来明确路权。

今年,生态绿道建设将继续连片成网成环成系统。道在绿中,人在绿中,让人可以感知的这一生态文明成果,正在融为群众常乐常享的绿色环境圈……

郊野公园,拓展生态绿城的乐享空间

生态绿城建设,还给常州带来了一个新事物,这就是郊野公园。

郊野公园的概念,来源于英国。最初目的是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的近郊休闲,并保护郊野的乡村自然资源。我国较早开始建设郊野公园的,是香港。此次常州提出的郊野公园,实质是泛公园的概念。据有关人士介绍,郊野,顾名思义是远离城市中心地区。与城市公园不同的是,郊野公园是一个大的开放系统,并没有明确的边界,是由一个个具有生态、景观、耕地保护等多功能复合的基本生态开敞空间节点,相互交融、连成一片,保留自然野趣、风土人情,体现原生态,实现生态、旅游、休闲等多功能的复合开敞空间。

2014年启动建设的项目有城北郊野公园、宋剑湖湿地郊野公园、郑陆郊野公园、金坛下塘桥郊野公园和溧阳燕山公园二期,累计增绿2415亩。常州郊野公园的规划范围为市区1862平方公里,对常州市外围城乡资源进行整合。根据规划,常州郊野公园将形成一环、四源、多点的空间结构:一环指以高速环为骨架,两侧湖泊湿地田园为主体,依托乡镇、农村文化及农业资源,在主城与外围城镇间,建设郊野公园,形成生态休闲展示环;四源指太湖、长江、滆湖、横山生态源;多点则是依托高速环两侧的现有条件,建设点状的湿地公园、农业观光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像一个个链珠。

值得一提的是,郊野公园建设注重落实耕地保护,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开展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同时根据建设需求,配套建设农田水利等设施,建设道路、电力等市政设施,建设集中农村居民点及少量公益性文体设施、体验性农业观光设施、休闲性生态公共设施,实现农业生产功能与游憩功能相结合。

建成后的郊野公园,串联四角山水更像是一条环绕城市的翡翠项链,营造出处处皆绿,人人可享的绿色生活享受。我们的城市,外围有农田、河道、湿地、林地等大量生态用地,是生态资源的涵养地,郊野公园将能对这些生态用地起到保护作用。史政达说。

生态绿城,提升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化水平

生态绿道,郊野公园,仅仅是生态绿城建设的精华之笔。生态绿城的建设,说到底是常州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生动写照。

丁塘河湿地公园,是常州首个湿地公园。这里早已成为观鸟爱好者和摄影爱好者大饱眼福的好去处。如今,常州围绕城镇绿化覆盖率建设目标,在现有城镇公园绿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公园绿地布局,启动建设9个中大型公园,15个小游园和1个集镇达标率工程,累计增绿9038亩。

生态绿城,目的在于人与自然和谐。在绿城建设过程中,常州针对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要求,从景观层次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水土保持等方面提出建设目标,从设置标识标牌、管理机构等方面明确统一规定,对全市33片生态红线区域分批次制订生态提升方案并组织实施,逐步提升红线区生态品质。2014年常州生态源保护建设工程共计12项,目前小黄山生态资源调查完成、武进太湖湾保护区山体复绿工程、新北长江重要保护区综合整治提升工程等6个项目完工。

建设生态廊道,更是体现绿城秉承尊重自然的科学理念。通过骨干河流或主要道路将生态资源串点成网,既可丰富植被群落,又为生物迁徙、繁衍提供开敞空间。去年生态绿城建设任务涉及生态廊道工程8项,总计168.5公里,累计增绿1095亩。目前长江沿岸生态廊道建设工程完工。

一花独放不是春,生态绿城建设追求百花齐放。为构建多层次生态绿城建设格局,常州开展100项生态细胞创建项目,包括国家级生态镇(街道)、生态村、生态工业园、生态农业园等。目前100项生态细胞创建项目均已完成。常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通过环保部、商务部、科技部联合组织的考核验收,武进高新区和武进经发区建设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通过环保部技术核查。新北区罗溪镇、三井街道、龙虎塘街道和戚区潞城街道建设国家级生态镇(街道)、钟楼区永红街道环境优美街道提升为国家级生态街道通过考核验收。51个生态村、7个生态文明示范村、19个绿色社区、11个绿色学校建设项目均已完成。

半壕春水一城花是苏东坡对常州的咏叹。如今,这一历史回响正在生态绿城的建设主旋律之中高歌。生活在今日常州,人们已在不断衍生的幸福绿道中徜徉:丁塘湿地公园、横塘河湿地公园、长荡湖,让人流连忘返;这座古典与现代交汇的城市,正在一步步走进人与自然共生共融的生态文明新境界。


物流运输系统规划及其合理化分析
浅议智能物流运输系统
物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CRM客户管理系统
客户管理系统CRM客户管理整体信息化解决方案
如何选择CRM软件和实施CRM软件
怎么样借助于CRM软件加强客户期望值管理
CRM客户管理系统应该有哪些功能
信息发布:名易软件http://www.myid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