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管理咨询
返回
基于信息化的高校组织创新

        信息化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高校。高校要因应信息化大潮带来的冲击,组织创新非常必要,而且迫在眉睫。组织创新有其内在的原则要求以及合理可行的目标。基于以上认识,才能更好地实施包括理念、结构、流程、行为、人力、文化、规制等在内的组织创新。 

        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主要特征的信息技术,正以其迅猛的发展态势,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受此影响,高等学校原来支持教学、科研、管理的组织方式,正面临着信息化的巨大挑战。如何在信息化背景下推进高校组织创新,以适应新局势?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timg (21).jpg

        一、基于信息化的高校组织创新问题的提出 

        (一)高校组织创新是现时代的迫切要求 

        2、高校组织创新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高校传统的组织模式是一种典型的等级制组织,主要体现在两方面:第一,集中决策、统一指挥,所有的教育教学指令和信息都依赖纵向渠道传达,各教学单位之间缺乏有机的横向联系;第二,组织流程中的参谋系统与直线指挥系统职能统一化,信息传递过程层次过多,信息过滤、失真现象严重。 

        中国高教事业发展到今天,传统等级制组织模式的弊端已暴露无遗。首先表现为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多头指挥、效率低下。教学系部终日忙于应付职能部门所下达的指令,难以把足够的精力放在教学科研上,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成为一句空话。其次,大而全、小而全、学校办社会问题严重。“据调查,在我国高校中,行政人员的平均比重高达30%以上,有些学校已达50%,高校行政化趋势十分明显。” 

        这种等级制的组织模式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面对信息化大潮,它已经严重阻碍了中国高教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必须尽快实现高校组织创新,使之向网络状的组织形式转变。与传统等级制组织形式相比,新型的组织形式应当具有两个最明显的特征,即决策的分权化和信息的交互化。 

        2、高校组织创新的内涵 

        随着信息化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中国的高教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方法已经成为高教事业继续发展的桎梏。中国高教需要创新,唯有创新,才能走上能力培养、素质教育和国际化的健康发展轨道。而高教创新最根本的问题就是高校组织的创新。 

        所谓高校组织创新,指的是:结合知识经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对高教的要求,对高校组织功能、目的重新界定,对高校人才培养流程重新设计,使高校组织由等级制模式向网络制模式转变,从而大大提高高校内部组织机构适应信息化、知识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素质化、能力化和国际化”的目标。 

        (二)信息化及其对高校组织的影响 

        1、信息化的概念 

        信息化,是指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个领域,不断推广和应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达到全面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劳动生产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人民生活质量的目的。计算机和互联网构成了信息化的最主要基础。信息化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动态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上升,工业化与信息化的结合日益密切,信息资源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与工业化的过程一样,信息化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变革,而且伴随着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 

        2、信息化对高校组织的影响 

        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不仅对高校传统的组织管理理念带来强大的冲击,同时也势必推动高校的制度创新和组织重构。信息化将高校原有管理和服务网络化,在现代信息技术平台上重新理解和定位高校的社会职能,设计和重组内部组织结构,再造运作流程,从而实现高校管理模式和发展机制的系统变革,建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高校管理制度和机制构架。“信息及时的介入适应高教管理秩序从简单到复杂的趋势,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了现实可能性,为高教管理满足学生及社会的多样化需求奠定了基础,也适应了高校管理从集中走向发散,从线性走向非线性的要求。” 

        深入理解信息化的内涵,主动应对信息化带来的高校管理的变革、发展机遇和挑战,实现高校组织创新和组织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组织创新的原则与目标 

        (一)高校组织创新的一般原则 

        1、权变性原则 

        实施高校组织创新需要的是权变,即根据具体环境、具体工作任务、具体工作特点来设计和选择高校组织结构。对于当今高校,由于其职能多样化,环境变化日益迅速,教学科研与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不可分离,高校要根据社会需要从事科研,根据社会需要组织教学,因而高校组织结构必须保持一定的适应性、灵活性和机动性。例如,在教学方面,高校根据社会需要,筹办各种多层次、多专业的教学班、讲习班、研讨班、讲座;在科研方面,根据社会需要,承担各种各样的科研项目。所有这些都说明,环境愈动荡不定,高校组织结构的机动性要求就愈高。

        2、时代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组织创新必须体现和反映时代特征,表明了组织结构特征与环境特征、组织创新中的因变量与环境特征之间的关系,它要解决的是时代特征与组织结构特征一致的问题。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时代,高校的教学、科研、行政和服务单位的设置和划分必须适应这一时代要求。 

        3、开放性原则 

        传统高校的封闭型运作已被开放性运作所替代,高校由封闭的“独善”转向积极的社会参与。现代大学越来越远离传说中的“象牙塔”,融入社会发展的整体进程中,并由社会的边缘走入社会的中心。高校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和政府、企业联结成一种社会协作关系。 

        4、适应性原则 

        组织结构特征应与组织所处的环境特征相适应。在简单、稳定的环境中,组织应采取简单组织结构;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应采取灵活性强、机动性高的有机结构;在复杂的环境中,组织应采取事业部结构;而在对立性强的环境中,组织应采取集权性强的简单结构。分析环境特征,并根据环境设计和选择与环境特点相一致的组织结构,是高校组织创新管理的重要任务。 

        5、民主性原则 

        学术性是高校的根本性质,学术自由与民主是高校灵魂之所在。 

        高校组织创新必须基于高校的内部规律和本质特性,确保高校的学术自由与民主。在高校组织创新活动中,要摈弃“行政本位”理念,把教学与科研作为高校工作的中心,是尽可能减少行政部门对学习民主与自由的干预;同时,建立民主的组织结构,以保证决策的科学。 

        6、整合性原则 

        尽管高校以学术民主与自由为魂,而且高校内部一般拥有着众多学科专业,但高校必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保罗劳伦斯和杰伊希洛在《复杂组织的分化和整体化》中指出,组织分化愈大,内部机构愈复杂,愈需要整体化;环境变化速度愈快,环境愈复杂,组织愈需要整体化。[3]所以,高校组织创新必须能保持高校组织的有机整合。  

        


2015年咨询工程师《工程咨询概论》模拟题(八)
2015招标师考试项目管理考点:施工合同示范文本
2004年监理工程师考试复习策略
安全工程师辅导资料:电业安全防范人身伤亡事故措施1
2015年安全工程师考试《安全生产法》练习题(47)
厨房卫生间地面改性聚脲防水涂料施工工艺
根据《建设工程监理规范》,专业监理工程师的职责包括什么
鹤壁市人事考试网公布2015年注册安全工程师考务工作的通知
信息发布:名易软件http://www.myid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