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供应链共赢之桥 | ||||||||||||||||
供应链 带动上下游共赢 现代制造企业在完善了内部的运营管理后,发现要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空间,必须完善与上下游的链接、沟通,因此就要在管理上更上一个台阶,推行供应链管理的理念。最著名的案例是丰田汽车公司,尤其是它的LEXUS雷克萨斯车系,其设计是通过设计人员住在中上等美国人家一两年时间,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对汽车性能、外观、 丰田充分认识到自己的成功与其经销商、供应商密切相关,而不是它们靠丰田发了财。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LEXUS雷克萨斯车系在美国刚推出前两年,市场对它的产品优越性、服务完美性还不是充分了解时,其经销商的日子并不是很好过。丰田就积极开拓市场,帮助经销商度过起步期。它对供应商也是抱着坦诚相待、携手共进的态度,出现任何问题,都是通过协商,在互利的前提下共同解决问题。这样,丰田通过廉价竞争,在大众性、中低端汽车市场站稳脚跟后,短期内成功地创造了一个与欧美高端汽车可匹敌的质量 中国的制造企业对供应链的理论虽了解不很深入,但也很憧憬其所描绘的美好蓝图。然而,在实践中却发现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常常发现最大的问题在于上游供应商的合作问题。大家都相信顾客是“上帝”,因而对自己的下游都能积极合作,总是想方设法去满足下游企业、产品经销商的一切要求。但是,对自己的上游总持怀疑和防范的态度,不相信自己的供应商也是要把生意做大、做好,不愿意去培养他们的竞争力,提高他们的产量和质量,以得益于自己,而是担心他们会要挟自己,而使自己丧失竞争力,甚至丧失生存的根本。 从这一点来看,要成功推行供应链管理,就必须要求一条供应链的龙头企业,能像丰田那样挑起供应链整合的大梁,开创与上、下游的精诚合作,抱着把饼做大的意愿,让供应链的所有参与者都得利。尤其是不仅要把下游经销商当作“上帝”,也要把上游供应商当作“土地神”,认识到不供好土地,自己的脚下就不得安稳,不可能与竞争对手进行殊死拼搏 的圣为纸业在这一点上认识得比较透彻,这是一个纸张贸易的龙头企业,在供应链的位置介于几个大型造纸集团与众多零散的小型印刷厂之间。该公司有意整合这些印刷厂的库存和产能,一方面更好地服务终端 实现供应链管理成功运作的主要手段是一套实时信息系统,它连接起整条链上的所有参与者,对它们的相关业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一体化管理。这是一个巨大的投资,供应链的龙头企业必须承担大部分修路架桥的任务,是龙头企业必须付出的作为领导者的代价。然而,龙头企业应该看到一旦路修好,桥架起来,大家在上面走得顺畅,将来是可以从过路费、过桥费中收得盆满钵满的。 众所周知,沃尔马有自己的物流管理系统,所有的供应商都必须与其连接,才能将其产品摆到沃尔马的货架上。沃尔马的成功根源就在这一整套完善的物流管理系统,它包括有天上飞的卫星,地上跑的卡车,网络里流动不息的销售数据。圣为纸业也充分意识到投资IT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联盟IBM建立了完备的SAP系统,希望通过该系统连接造纸厂、印刷厂以及终端客户,让大家都能实现以信息代替预测、以信息代替库存、以信息代替计划。 龙头企业要先做大做强 龙头企业在建立并推行供应链信息系统时,不仅要承担开始的修路架桥的任务,同时还要让其他参与者感受到与这个系统接轨的益处。现在的许多企业都有各种各样的内部运营,这些 企业在实施SCM时,解决方案的选择应该由内部的 综上所述,一个企业要上SCM的前提是,它必须已成为所属供应链的龙头企业,有足够的实力承担为建立SCM而修路架桥的领导责任,有足够的信誉说服供应链的其他参与者加入新建的系统,有足够的胸怀帮助其它参与者走上共同发展的道路。关键点在于,一个企业在上SCM之前,首先要把自身做大、做强,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发现需要更上一层楼,必须跳出自身企业的围墙,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思考问题,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来达到更进一步发展自己的目的。 从历史上看,SCM是从垂直兼并的整合战略演变过来的:垂直兼并直接把上下游企业收纳在自己的直接控制之下,而SCM则通过合同形式规范上下游供应及销售的合作。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最早通过垂直兼并,收购了它的许多上游供应商和下游经销商。后来SearsRoebuck(西尔斯罗巴克)公司采用少量入股其供应商的战略,以表示对他们的长期支持、合作意愿。接着,英国的MarksSpencer(马克斯四班塞)首先创立了与供应商签约长期合同以达到同样的目的。这就是现代SCM管理模式的雏形,日本的,包括丰田汽车公司,正是从MarksSpencer那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