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管理咨询
返回
发展智能物流 中国态度成方向标

  随着现代社会对物流智能化和信息化服务的需求,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物流应运而生,也让物流的科技应用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但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智能物流技术至少包括3个层面:最下层是感知互动层,包括RFID设备、传感器与传感网等,主要用于物流信息的获取;感知互动层之上是进行物流信息交换传递的资料通路,包括各类接入网与核心网;最上层的是应用服务层,包括资料交换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使用者服务平台。

  此外,物流应用领域由于跨行业甚至跨国际,更让标准的制定及产业链建立共识的过程,困难重重,成为推动智能物流的最大阻碍。

  中国态度成方向标

  以RFID技术为例,由于沃尔玛、美国国防部等全球主要采购商,纷纷要求采用RFID技术对商品进行标识,吹响了RFID进军物流领域的号角,让沉寂多年的RFID技术焕然一新,成为世人瞩目的焦点。

  包括IBM、微软、Oracle、HP、Sun和SAP等软件巨头,不但相继发布RFID研究计划,甚至进而推出一连串的智能物流应用开发计划,如IBM在2011年5月于宁波高新产业园区成立IBM中国开发中心物流解决方案中心,目前已是宁波国际智能物流配送系统与资讯服务外包产业园专案运营的核心基地,成为宁波智能物流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物流应用往往与许多公部门(如海关)运作相关,除非对外商不加以设限,否则必然会面临因为国内业者关键技术不足,而引发的采购问题,这也正是大陆物联网推动的困难点。

  如大陆RFID应用以低频与高频为主,而在国际间已被广泛应用,且技术相当成熟的超高频(UHF),大陆相关应用则相对不足;而在传感器的研发、生产与应用方面,现阶段大陆发展微传感器的微纳米技术也较为低落;至于通信设备与网络技术上,虽然大陆近年来加强推展TD通信网络技术成果显着,但相较国际上已成熟的FDD-LTE技术,TD-LTE仍远远落后,尤其TD-LTE目前仅在网络设备端具备较成熟的融合技术,在终端设备相对欠缺多网融合机制。

  对民间业者而言,依赖外商技术建立智能物流,其实问题不大,但政府部门大量采购外商产品或服务,则涉及产业政策,在中国大陆一向保护国家企业的政策上,除非大陆厂商的技术能够尽快赶上国际厂商,否则物联网的建设目标能否如期达成,恐怕难能如愿,而以中国大陆在全球供应链的地位,一旦物联网无法如期达到一定的规模,要让智能物流的应用价值遍及全球,将会是相当严峻的挑战。

  标准制定脚步缓慢

  智能物流的产业链牵涉面很广,涉及终端制造商、模组厂商、通信设备商、行业信息化运营商、应用开发商、网络运营商、系统整合商、最终用户等诸多环节,目前虽已出现一些小范围的应用,但大多数只是企业内部或特定行业别的闭锁应用,一旦涉及到跨行业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用,才会发现更多的应用障碍。

  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统一标准的制定,不肯配合统一标准的国家,必然在转运、运输等物流应用耗费更多时间和费用,从而降低其国际竞争能力。但攸关智能物流推动进程的中国大陆,直到2010年才成为国际标准组织(ISO)传感器网络标准工作组(WG7)的主导国之一,且其TD-LTE也已经获选为国际4G标准之一,但大陆在国内标准制定工作的发展脚步却走得很慢,也成为智能物流的主要推动障碍。

  事实上,由中国发起、起草和主导的第一个物流物联网国际标准ISO18186:2011集装箱(货柜)-RFID货运标签系统,是2010年11月30日才由ISO正式发布。据中国交通运输部副部长高宏峰指出,世界90%的货柜由中国制造,中国货柜输送量从2003年起就稳居世界第一,ISO18186的正式发布,对智能物流的推动,当然有莫大的助益。但也由此看出,如果中国能够完成《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在2015年完成200项以上国家与行业标准,对智能物流的推动,自然帮助不小,但如果无法如期完成,也会形成重大阻碍。

  资金问题亟待解决

  成本考量可能是业内导入智能物流的最大障碍。当前可以实现远距离扫描的标签每个成本仍要1美元或更多,一个读写器成本大约为1000美元甚至更多,而要实现智能物流的应用成本,还包括接收设备、系统整合、电脑通信、数据处理平台等综合系统的建设等。这对利润不高的物流产业而言,是相当沉重的负担。业界预计,标签成本至少要降低到5美分左右,才可能看到大范围的应用。


剪力墙高强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要点与实例
屋面地下室及卫生间防水施工细部节点通用做法
框剪结构高层住宅群二次结构施工方案
北京六环路西沙屯至寨口段公路工程某合同段(投标)施工组织设计
办公空间合理化设计
控制工程项目成本的思路与对策
建设工程监理基本理论与相关法规:政府投资工程
吉运佳黑龙江人造板,建筑模板厂家价格详情
信息发布:名易软件http://www.myidp.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