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管理咨询
返回
电厂八期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50p
    热电厂南侧。厂区东临黄浦江,西到龙吴路,北接吴泾热电厂六期厂区,南为北吴路,整个厂址呈带状,长轴与黄浦江岸线约成45°夹角,南北450余米,东西1000余米,工程征拨土地总计89.4371hm2,厂区占地面积73.3hm2。厂区自然地形平坦,标高在4.5m以上(吴淞高程),高于内涝水位。厂区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重要建筑物抗震按8度设防。厂区交通方便。其西侧为龙吴路,直通市区,为了便于大件设备及重件的运输,须加固剑川路、龙吴等路,这些路与上海电站动力设备制造基地闵行地区相连接。电厂另有铁路专用线接入(电厂龙吴路西侧有铁路卸油专用线),为利用铁路运输创造了条件。电厂另有万吨级的煤码头,为电厂的水路运输提供了方便。三、平面布置吴泾热电厂八期工程(4×600MW)厂区占地73.3hm2,其中1号、2号机组占地50.6hm2。主厂房沿南北方向布置,固定端在北侧。主厂房全长204m,采用钢结构双柱架布置方式,由西向东按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排列方式。汽轮发电机组采取纵向顺列布置,汽轮机机头朝向固定端,汽机房+13.7m运转层与+6.1m夹层采用大平台布置。锅炉为全钢结构,岛式、露天布置。主厂房±0.000标高相当于吴淞高程+5.1m,汽机房运转层标高为+13.7m,布置有汽动给水泵等,煤仓间运转层标高为+17.0m,除氧器和除氧水箱露天布置于+20m层。两台机组设置一座集控楼,布置在两炉之间,并伸入煤仓间。整个集控楼分五层布置。汽机房A排外侧布置主变压器、高压厂用变压器、循环水管等。从锅炉向东依次布置送、引风机、电除尘及两炉共用一座高240m的烟囱从主厂房A轴至烟囱中心线横向宽度为210m。四、工程设计特点(一)建筑结构吴泾电厂八期工程所处位置的土质属软土地基;属软土地基;故厂区各建、构筑物均进行地基处理。处理方式较为多样,有钢管桩、混凝土方桩、钻孔灌注桩、混凝土搅拌桩水泥粉喷射搅拌桩及静压注浆地基加固等等,其中主厂房区域的地基处理采用钢管桩和混凝土方桩,共用φ609×12钢管桩1585根,桩长为51m及52m;500×500混凝土方桩1125根,桩长为32.7m、35m、36m及37m,桩实持力层分别为7~2青灰色层及7~1单黄色粉砂土层。桩基之上为分散独立基础。整个主厂房的主要承重骨架系统均为钢结构,其横向结构体系为:由汽机房、除氧间、煤仓间组成的多跨多层排架结构,并通过设置柱间竖向斜杆与梁、柱组成支撑结构体系。钢柱、钢梁一般采用钢板焊拉而成的“H”型断面。现场安装采用高强螺栓连接。厂房每排为21柱,每柱间距为10m,其中10a、10b为伸缩缝双柱,间距为2m,故主厂房总长为192m,汽机房高度34.5m,跨度为30.60m;除氧层跨度10m,高度为41m;煤仓层跨度12m,高度为63.8m,为便于输煤栈桥接口,煤仓层多设一跨,所以煤仓层的总长度为202m。主厂房采用彩色钢板围护封闭,轻型砖墙分隔,内设三只主扶梯,运转层高度为13.7m。汽机基座为现浇混凝土框架结构,片筏基础。集控楼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砖墙转护,置于9~11轴之间共设五层,两台机组合用一楼。输煤转运站、碎煤机室均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砖墙围护。进主厂房段输煤栈桥,因跨度较大、高度高,采用钢桁架,外配金属复合墙板。干煤棚为大跨度门型桁架结构,净距度96m、长100m。两炉全用一座烟囱,双管集束式烟囱高240m,烟囱外铜为钢筋混凝土圆筒结构,内筒采用2个内径为6m的钢筒。化学水建筑主车间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排架结构,化学水处理室为三层混合结构。循环水冷却水塔淋水面积9000㎡,塔高141.386m,塔顶半径32.025m,喉部高度112m,半径29.85m,底部半径51.15m,为双曲线型钢筋混凝土筒体结构。(二)热力系统热力系统除辅助蒸汽二台机组互有联系外,其他系统均按一台机组单元制设计。汽轮机型为N600-16.7538538型,亚临界中间再热、单轴、四缸四排凝汽式汽轮机。额定功率600MW。汽轮机具有八级回热抽汽,供三台高压加热器,锅炉给水泵汽轮机、除氧器、暖风器及四台低压加热器。主蒸汽及冷、热再热器汽管道均按单管系列设计。给水系统采用全容量卧式高压给水加热器及电动阀小旁路系统。凝结水系统配有四台全容量表面式低压加热器和一台混合式热力除氧器及其水箱,采用中压凝结水精处理系统。三台高加正常疏水逐级串联到除氧器,除氧器溢放水到凝汽器,四台低加正常疏水逐级串联到凝汽器。除氧水箱有效容积为235m3,凝汽器采用单背压、双壳体、对分式、双流程表面式横向布置型式。锅炉型式为国产引进燃煤亚临界控制循环汽包炉,一次再热、四角摆动喷嘴,切向燃烧、露天布置。过热蒸汽流量为2008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