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休闲区植物规划设计 | ||||||||||||||||
南城生态休闲区植物规划设计 摘要:为营造一个生态优美的休闲区域,本设计从林相改造、适地适树、乡土化、植物多样性和植物景观功能等方面去考虑该区域的植物景观。关键词:生态休闲区;林相改造;植物设计;植物群落abstract:tobuildanecologicalbeautifulrecreationalarea,thisdesignfromforestphysiognomyimprovement,fitness,localtreenessofplantdiversityandplantlandscapefunctiontoconsidertheareaofplantlandscape.keywords:ecologicalleisurezone.forestphysiognomyimprovement;plantdesign;plantcommunity中图分类号:g32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项目建设背景与概况为了提升城市宜居水平,创建宜居城乡、宜居湾区和优质生活圈,推动城市建设和发展,加快东莞产业升级,东莞市政府启动了《中央生态休闲区规划》的建设工作。本项目位于东莞市中央生态休闲区的核心黄旗同沙水濂区域内,东北面为同沙片区,西北面为水濂山片区,总面积约1.93平方公里。2设计主题与功能分区本规划充分考虑游客心态、市场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特征、基地环境等综合因素,以园区原本特有的湿地景观、植物景观和地域人文景观为基础,得出碧野芳踪、人文山水这个主题,并以果香飘林迎莞人,花田林间踏青山,水清碧绿龙泉隐,石尚形奇载厚德,文明传承留千古来规划富于特色五个景观功能区:以突出荔枝林景观,以观果、采果、品果为主要游憩活动的果香景观功能区;以突出花容、花境为主要景观特色、结合花卉生产、销售产业的花田景观功能区;以湿地、泉眼、池塘景观为主,突出水体景观的水清景观功能区;以石景展示为主的石尚景观功能区;以东山书院为主体,突出人文的景观文明景观功能区。3植物规划设计3.1植被现状总分析项目的地形以山体为主,及小面积的缓坡、平地、湿地。山体植被主要是桉树林与荔枝林,局部有少量针阔叶混交林。其他地带植被种类较多,有荔枝林、花圃、湿地植物群落、本土植物群落等。总体植物长势较好,郁郁葱葱,只有少量黄土裸露的区域。但植物品种少,林相单一,植被的生态保护功能低,景观效果不强。3.2植物的设计原则(1)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2)生态优先,生态功能和景观功能优化配置。(3)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3.3植物设计的总体构思原有植被的缺点是品种单一,生态及景观功能较差。为打造一个天然的休闲景区,其植物的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尤为重要。因此,在设计中除了应重点突出各个功能区域的植物景观主题外,还应对原有山体植被进行林相改造,使原有的植被逐渐演变及恢复为地带性植被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总体改造分为三种类型:乡土植被恢复型,生态保护型,生态景观型。3.4林相改造分析3.4.1林相概况该范围为丘陵地貌,植被以桉树林与荔枝林为主。植被现状可分为2种类型:一、桉树林,郁闭度0.5~0.8,上层乔木均为桉树,中层有少量马尾松、马占相思、槭树、木荷、构树、三角枫、苦楝、白背叶等乡土树种,下层有淡竹叶、芒草等。二、荔枝林,郁闭度0.3~0.5,乔木均为荔枝树,下层有少量野生灌木及地被。3.4.2改造的必要性首先,在这个提倡生态环保的时代里,人类需谋求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其次,青山绿地是完善城市功能的必然。最后,改造其林分林相,增强整个种植区域的生态及景观效果是我们本次设计的最终目的。3.4.3林相改造类型及植物配置主要分为2种类型:桉树林改造,荔枝林改造。桉树林改造:属于乡土植被恢复型。模拟自然植物群落、恢复地带性植被,构建出结构稳定、生态保护功能强、养护成本低、植物之间相生、具有良好自我更新能力的植物群落。在恢复地带性植被时,应大量种植演替成熟阶段的种、忽略先锋树种、首选乡土树种,构建乔、灌、草复合结构,抚育野生地被。减少人为干预,任其自然发展,在10~20年后逐渐演变为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荔枝林改造:乡土植被恢复型与生态保护型相结合。由于原有荔枝果林区域较广,改造时可选择保留部分生长良好的荔枝果林,套种或间种乡土野生树种,使其部分成为观赏性果林;其余部分则可运用按树林改造的模式,大量种植乡土树种,减少人为干预,使其在10~20年后向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演变。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举例:香樟+潺槁树+浙江润楠+山杜英+五月茶+九节+栀子+淡竹叶秋枫+仪花+红花荷+鸭脚木+杨梅+山苍子+桃金娘+芦苇+芒萁朴树+深山含笑+枫香+黄牛木+山乌桕+白楸+刺葵+淡竹叶木荷+貂皮樟+三角枫+大头茶+梅叶冬青+野牡丹+春羽+沿阶草3.5分区绿化景观规划3.5.1果香景观功能区(1)设计理念:果果相趣(2)营造方式:以岭南果树为为骨架,让人体验观果、摘果、品种的乐趣;利用植物的叶、花、果的生长情况来营造四季景观;鱼塘处则种植满池荷花来营造清新怡人的夏日景观。(3)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举例:水翁+水蒲桃+洋蒲桃+芭蕉+花叶良姜+肾蕨+千屈菜+荷花芒果+荔枝+龙眼+杨桃+春羽+龙船花3.5.2花田景观区(1)设计理念:繁花似锦(2)营造方式:以花卉植物为主,利用木本花卉与草本花卉的形态差异来来展示丰富的花镜花带景观;加重高大的上层景观树种,忽略中层植物,使景观视线自由开阔。(3)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举例:秋枫+盆架子+腊肠树+翅荚决明+肖黄栌+绣球花+何氏凤仙+蔓花生莫氏榄仁+锦叶榄仁+月季+石竹+朱顶红+半枝莲桃花+紫叶李+风雨花+红花酢浆草3.5.3水清景观区(1)设计理念:绿野醉人(2)营造方式:以湿地植物为主,以野生乡土植物为主,营造生态野趣的湿地景观;保留原有生长良好的野生植被,适当增加景观树种;种植一些浆果类等植物来吸引鸟类停留。(3)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举例:山杜英+水葡桃+芭蕉+姜花+华南省藤+铁线落蕨+海芋群+鸟巢蕨水石榕+希美丽+红绒球+马缨丹+胭脂花+沿阶草+春羽+白蝴蝶+荷花落羽杉+水杉+木芙蓉+再力花+水芋+芦苇+千屈菜+鸢尾+狐尾藻3.5.4石尚景观区(1)设计理念:苍劲拔萃(2)营造方式:以高大乔木与爬藤植物为主,以耐旱及生命力顽强的植物为主,对石场局部进行覆绿,同时以植物顽强的生命力来呼应景区的主题。(3)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举例:马尾松+貂皮樟+野牡丹+桃金娘+芒萁台湾相思+火力楠+银柴+胭脂木+朱砂根+芒萁白千层+野牡丹+爬山虎+蟛蜞菊3.5.5文明景观区(1)设计理念:古林清幽(2)营造方式:以高大及形态优美的乔木为主,营造一种古木林立的幽静环境,同时又似在见证着书院的历史和故事;加强中下层植物,突出密林景观;配以芳香类植物,净化空气,增强植物景观的生态效果。(3)植物群落配置模式举例:香樟+大叶榕+大叶紫薇+桂花+肖黄栌+黄金榕+鸭脚木+白蝴蝶白兰+宫粉紫荆+桃金娘+野牡丹+含笑+肾蕨+蜘蛛兰+海芋菩提榕+桂花+紫薇+海芋+鸟巢蕨+一叶兰+鸭指草4结语设计的植物景观结合其原有的自然群山林、果林、岩石、泉水、湿地等景观,创造出多样的内部空间体验,让休闲区域在各个角度,各个季节中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景观风貌。注:文章内所有公式及图表请用pdf形式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