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工程师考试辅导: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5 | ||||||||||||||||
12.混凝土施工缝、板厚不符合规定 12.1.混凝土的施工缝应符合以下规定: 12.1.1.混凝土的施工缝应留在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12.1.2.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 12.1.3.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的三分之一范围内。 12.1.4.楼梯的施工缝应留在梯段板的1/3处,通常留置在上三步或下三步的范围。 12.1.5.柱子的施工缝应留在梁下50mm;梁留在跨度中间的1/3范围内。 12.1.6.单向板的施工缝可以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12.1.7.墙的施工缝宜设在门洞过梁跨中的13区段。当采用大模板时宜留在纵横墙的交界处,墙应留垂直缝。 12.2.混凝土楼板施工前应在模板四周侧模上设置板厚控制线(弹墨线等),同时,在板中间每1-1.5㎡的范围内设置控制点,使用钢筋或其他材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志,放在板的浇注位置,随浇注而变动,控制板面的水平。 12.3.冬季施工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对材料的选用、加热、搅拌、运输、养护等提出具体措施。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不应低于5℃。混凝土养护应采用塑料薄膜加保温被毯等覆盖材料,将混凝土表面裸露的部分全部严密覆盖。 13.灌注桩施工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13.1.泥浆护壁钻孔桩当钻孔深度未达到设计要求的持力层时,应对桩端持力层的石渣进行分析确认,且保证有足够的入岩深度。当钻孔深度虽达到设计要求,但桩底沉渣较厚或桩端混凝土离析时,应在灌注混凝土前,二次清孔,测定泥浆的含砂量,调整泥浆比重。 13.2.当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浇筑混凝土不连续,上拔导管泥浆进入管内形成断桩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灌注的连续性。当导管连接处密封不好,漏水形成断桩时,应在灌注前,检查导管的密封性。 13.3.当土层中有强透水层或泥浆的比重和浓度不足而使护壁坍塌导致桩身缩径时,应调整适宜的泥浆比重。当孔深较浅且泥浆比重较大时,桩上部混凝土产生局部夹泥现象,应用吊车等设备增加混凝土灌注的高度。 13.4.人工挖孔灌注桩当有地下水渗流严重的土层或流砂层时,应减少每节护壁的高度,将附近无流砂的桩孔挖深,使其起集水井作用。当护壁材料选用不当时,应在护壁混凝土中掺入早强剂,或采用钢护筒、预制混凝土沉井等作为护壁。 13.5.人工挖孔灌注桩桩底未达到设计持力层时,应挖至桩端持力层,通知建设、设计、监理、勘察等单位对孔底岩石性状进行鉴定。 13.6.孔底水不易抽干或未抽干浇筑混凝土,使桩端混凝土稀释,应及时消除孔底残渣、浮土、杂物和积水,迅速采取封底措施。 13.7.遇有流砂层时,孔壁周围形成空洞,应在桩灌注完且达到设计强度后,对桩周围的空洞进行回填,夯实。 14.室内标高和几何尺寸控制偏差 14.1.六层及以上建筑,主体施工阶段,每隔三层应从底层控制点通过预留孔向上投测出楼面控制点,测量主体结构垂直度,控制点的最大间距不得大于30m,控制点连成的矩形应闭合。 14.2.每层楼面应弹出轴线,测一次水平,并据此进行上层楼面施工,严格控制上层混凝土楼面的标高。 14.3.砌体施工时,必须设皮数杆控制标高,砌筑前每层楼面应测一次水平,存在高差,应用砂桨或细石混凝土找平。 14.4.严格按照设计墙、柱轴线位置及几何尺寸立模,墙、柱模板的立模应优先采用焊接钢件的方法限位,即在伸出楼面的墙、柱纵筋外侧,按弹线位置,点焊钢筋头,以控制墙、柱立模的几何尺寸。 14.5.装修阶段应严格按所弹出的标高和轴线控制线施工,做好灰饼、标筋和护角,抹灰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14.6.按检验批进行建筑物室内标高、轴线、垂直度等的测量,室内标高、轴线、垂直度按每检验批10%的房间且不少于5间进行抽查,认真填写测量记录。 15.散热器不热 15.1.管道的管径和散热器的片数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15.2.在施工过程中,注意随时封堵管道甩口,防止杂物和焊渣进入管道。 15.3.管道坡度符合规范要求。 15.4.在系统高点设置自动放气阀。 15.5.管道未设置温控阀和平衡阀。 15.6.系统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冲洗和调试。 15.7.供回水管道接错。 更多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