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管理咨询
返回
城市公共活动安全保障机制亟待强化
摘要: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了致36人死亡、47人受伤的拥挤踩踏事件。作为加速城镇化、现代化的人口大国,我国伴随着公共活动的增加,公共活动中的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

2014年12月31日晚23时35分,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了致36人死亡、47人受伤的拥挤踩踏事件。作为加速城镇化、现代化的人口大国,我国伴随着公共活动的增加,公共活动中的安全问题也日渐突出。继2004年北京密云迎春灯展踩踏事故、2007年重庆家乐福踩踏事故、2014年1月宁夏西吉县北大寺踩踏事故及一系列中小学校园踩踏事故之后,从国外到国内,层出不穷的血淋淋的公共安全事故,不应总当成一个个故事,痛定思痛之后的反思不应缺位。

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容易诱发踩踏等公共安全事故,已成全球性问题。据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王起全等统计,2000年至2006年间,国内外大型活动中发生85起踩踏事故,造成4026人死亡,7513人受伤,平均每起踩踏事故死亡人数约为47人,平均受伤人数约为88人,平均每起事故都达到了我国规定的特别重大伤亡事故级别。近年来,发生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的什叶派穆斯林在某大桥发生的踩踏事故、沙特阿拉伯麦加朝圣期间频发的踩踏事故、柬埔寨泼水节期间发生的踩踏事件、世界各地体育场发生的球迷踩踏伤亡事件,都因为人员伤亡惨重震惊全球。梳理发生在我国各地公共场所的一系列公共安全事故,不难发现各地在公共活动安全保障机制方面还存在种种不足:

一是很多地方热衷于举办可以大幅提升人气的大型公共活动,且在举办公共活动时片面追求人潮涌动、群情激奋、场面壮观、气势磅礴,对其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认识不足,甚至刻意回避,因而对公共活动中的安全管控预案不全、准备不足。

二是在公共场所规划建设中对容易诱发公共安全事故的节点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公共活动组织管理中对容易诱发公共安全事故的部位、过程缺乏统筹考虑,更没有采取针对性防范措施。

三是公共活动场所人员管控能力较弱。譬如,在偶发事件出现时,如何有效干预、疏散、控制人流,如何避免场面失控、避免出现更大事故,如何协调组织社会力量进行有效救助等方面办法不多,束手无策,甚至错上加错,直至酿成灾难。国际大都市纽约时报广场号称世界的十字路口,这里的跨年倒计时可以说是全世界的一场嘉年华,从1903年开始先后举行过100多次,参加者少则数十万多则上百万,因活动组织细致严谨,人流聚散有序,从未出现类似上海外滩的踩踏事故。两者相形之下,差距明显。

四是公众应急能力弱。公众安全意识淡薄,绝大多数缺乏必要的生存、自救、互救技能,见危无力救、见倒没法扶。公众应急能力弱暴露了青少年应急安全教育的短板。长期以来,各级各类学校重文化知识传授,轻应急安全教育,应急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实效性,应景作秀色彩浓厚。从过往看,往往一个很小的异动或偶发事件就能引起群体失稳、造成混乱。2013年6月21号,因英国球星贝克汉姆的到来,同济大学发生踩踏,安保人员及学生等多人受伤。相比之下,欧美日对青少年的应急教育就抓得好、抓得实。

明者防患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强化公共活动安全保障机制建设,增强公共活动安全管控能力,无疑是防患于未然的最佳途径。鉴于此,笔者建议:一是深化公共场所及公共活动期间安全多发事故的机理研究,逐步形成完整的救灾避险理论体系,从顶层设计入手,做好公共场所及公共活动期间的安全管控应急预案。二是进一步完善公共场所及公共活动规划设计规范。在公共场所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防灾、避灾因素,人员活动密集区域的设计建设应强化避险功能,利于紧急情况下的人员疏散。三是加强公众应急安全教育。重视公众危机意识教育,引导公众尤其是青少年以积极态度融入到应急安全管理中来,有针对性开展常态化情景模拟演习,提高公众应对突发事件的综合素质。四注重精细管理,从细节上做好规范宣传工作,在公共场所及易造成人流拥堵部位设立醒目警示标识,留出应急安全通道让急行者先行。五是加强对党政官员及专业人员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培训,增强处理和控制突发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同时培训大量有奉献精神和救助技能的志愿者,实施群防群治。


超市策划:如何用免费资源做品牌、提销量?
大干货!宁波地区商业品牌总汇
防损六案例分析
超市陈列:做好产品陈列 提高销售业绩
超市生鲜:管理及黑洞的消失
万达百货各促销活动与扣点、结算培训
哪些立地条件不太适合开便利店?
防损:超市的“软肋”
信息发布:名易软件http://www.myidp.net